去年美國一半詩集都來自 Instagram,社交網路改變了詩歌

如今,最令人感懷的詩人不是出版商發現的,而是網路上的讀者自己找到的。

全球訊息公司NPD的統計顯示,2017年美國前20位暢銷詩歌作家中有12位是「Instapoet」(Instagram式詩人),在Instagram上,詩歌被改編成視覺體驗,簡短的分行文字加上簡單的插圖背景。

2017年美國將近一半(47%)售出的詩集都是Instapoets的作品。美國詩歌類書籍從2015年以來,每年都以21%的複合增長率增長,成為發行速度最快的書品之一。

比如說,詩人Rupi Kaur 在Instagram 有260 萬粉絲,她的第一部詩集《牛奶和蜂蜜》已經發行超過140 萬冊,(在中國,即使是業內知名詩人也大多需要自費出版,印數不過500本,用來送朋友。)值得一提的是,中國20 年來詩集銷量最高的「腦癱詩人」餘秀華,也是藉社交網路而出名的。

NPD的書籍行業分析師Kristen McLean表示:「荷馬是最暢銷的古典詩人,而Kaur在2017年賣出的書是荷馬的10倍。詩歌的複興是一個非常讓人振奮的事,它在告訴我們一個傳統的形式如何通過新平台和新受眾重新振作起來。詩歌已經從出版業尷尬的邊緣位置變成最值得關注的領域之一。」

即便當傳統詩歌界的人認為這些網路詩歌的流行會讓詩歌平庸化,擔心詩歌大眾化的媚俗成分會損害「詩歌本質」,也不能阻止「肖邦迎娶小甜甜」式的詩歌變化。

一個重要的原因很可能在於詩歌的「格調價值」。人們總會認為詩歌是說明重要時刻的藝術形式,比如葬禮、婚禮、槍殺案、海嘯地震或紀念式的N週年。社交網路上的名人注重人設,一切能標榜自我身份的元素都能成為入鏡材料,詩歌天然的「高雅屬性」,讓知名人物願意轉發,粉絲願意跟隨,由此提高了社交網路上詩歌的傳播度。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願意是詩歌的長度,「無意之中」符合了社交網路所要求的短小換行格式。

另一方面,拜Instagram 式詩人流行所賜,詩人的陳腐形像在Instagram 上早已發生改變,這些詩人往往穿著時尚、倡導健康生活方式,除了寫詩之外還會分享健身和旅途心得。

社交媒體成了消除詩歌晦澀感的解藥。人們可以把自己定義的詩歌發到網路(雖然仍會有學院派的人從人群裡跳出來留言告訴你,這根本不是一首詩),更重要的是,那些讀者往往不會把自己定義成一個詩歌的讀者。

社交媒體天然的娛樂屬性,讓詩歌有更多的包容可能。

印度初創公司 Milkbasket,靠什麼在雜貨電商領域脫穎而出?

Dropbox 的設計重塑之路,疊出完美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