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科技採訪報導 : 快被政府壓死的空間產業

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的概念源自美國,世界第一個共同工作空間則成立於舊金山,這裡同時也是世界上共同工作空間密度最高的城市。

有一陣子,臺灣的共同工作空間遍地開花,充滿文藝氣息的 Changee、專為自造者設計的 MakerBar Taipei、設有創意廚房的卡市達……,各領域活動也隨空間而生,創業小聚、行銷設計財務等講座一場場的辦。

但怎麼突然之間,好像有點停歇了,去年這樣的活動數量幾乎砍半,原因是什麼?真的只是因為經濟不景氣,創業的人少了嗎?事情發生的地方、這些「空間」是否發生了什麼事?

這次,我們來到位於Macus與這個臺灣最大共同工作空間的發起人聊聊Macus、聊聊空間,究竟臺灣的「空間產業」怎麼了?

規劃Macus當初參考的是飯店或商務中心,後來才發現國外有「Coworking space」這個很接近他們想像的名詞。「Macus的服務和其他空間也不太一樣,比較偏商務中心,包含工商登記、雲端電信服務、保全與正式的網管編制等,強調最高效率,因為我們知道新創的時間就是金錢。另外,Macus平常沒有隔間,科技社群可以在這裡辦活動,小型公司沒有什麼行銷預算,交流聚會就成為他們跟潛在員工的聯繫管道。」

「這樣的商業模式拿去政府單位營運成本變很低,他們的閒置空間多因此限制少,例如可以把活動與工作空間分開規劃。而營運政府空間的 KPI 就是活動數量,這些活動哪裡來?去民間搶。意思是把原本不是政府辦的活動搶過來辦,這也是為什麼 Macus後來開始自辦活動,自己辦的他們搶不走。」

「政府補助的門檻很高,除非是專做政府開發案的公司,否則民間單位很難拿到。」有專屬空間的補助案嗎?「大多是偏向加速器,或育成空間。因為這些通常在學校裡面,可以接觸的人數高,容易創造 KPI;我們光是經營自己都來不及,無法負荷那麼多稽核、證明。」

Macus也提到,臺灣是個島國,最好的方向還是外銷;但早期的代工模式造成現在缺乏國外市場人才的窘境,在進軍國際時往往要借助外國人,若新創團隊中有本身熟悉外國市場的成員,會更有機會成功。

共同工作空間最大的價值:創造一個對的環境氛圍
最後,我們請Macus用一句話形容共同工作空間的價值,他沉默許久,抬眼看到等待的我們,笑了一下解釋:「因為我在想,如果要說每個空間都有達到的事情,那…… (再度沉默)。」

那若只以你與Macus來看呢?最大的價值是什麼?「我想,最大的價值在認識合作夥伴和客戶,遇見對的『人』,但又不單純指人。跟旁邊的人合作這件事是很淺的,深的是一起創造一個努力向上的生活工作環境,你會覺得我要拚,這樣,這個應該才是Macus能提供最大的價值。」

服務設計的核心能力

借力阿里,穩住咖啡霸主地位,星巴克做對了什麼?